第7页
-
盘点2018中国房地产行业年度大事件
全国超400次政策调整2018年,房地产行业延续政策调控态势,全国各城市相继出台了涉限购、限贷、限售、公积金等严厉措施。据统计,各地的全国政策调控次数总共超过400次。涉及北京、重庆、成都、西安、郑州等多个城市。全国土地屡屡流拍2018年,全国各地土地流拍事件频繁上演。来自机构统计显示,1月~11月一二线城市的土地流拍数量升至282宗,创6年新高,成功拍出的地块大多也是底价成交。部分企业出现裁员潮行业深度盘整导致多家此前快速扩张的房产企业开始收缩业务,裁撤非主业业务板块。受此影响,多家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行业进入人...
-
2018房地产市场“最企业”
回望过去的一年楼市跌宕起伏房企的表现也千人千面。有的企业业绩高歌猛进有的企业则黯然折戟;有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和多元发展领域长袖善舞也有的企业在市场前景不明时选择收缩等待……回顾2018房企的种种表现最终能留给业界怎样的成长样本我们共同见证。1、最具危机感房企——高喊“活下去”的万科回顾2018年的冬天格外冷楼市亦然。房企面临着来自政策调控和融资收紧的双重压力。在此背景下房企纷纷加大销售力度加速回笼现金流。在一众房企中最具危机感的非万科莫属。继提出楼市进入“白银时代”的论断后2018年9月底万科在秋季例会上高喊“活下去...
-
养老地产何时摆脱卖房本质?
作为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之后又一投资风口,养老地产这一朝阳产业于近几年大热。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地产”大于“养老”的争议始终如影随形。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国内的养老地产背后难掩卖房本质。以近期屡屡曝出负面新闻的华银地产为例,公众提及的槽点之一就是“以养老之名行商品房销售之实”。有专家指出,唯有戳破养老地产概念泡沫、核心聚焦养老服务,从养老项目的概念卖点阶段真正回归综合养老服务解决方案的服务运营阶段,才是养老地产发展的一条破局之路。 夕阳下的朝阳银发市场 “银发市场”的可期前景,使得养老地产近年来颇受各路资本...
-
2019年房价是涨是跌?未来房地产面临的三重风险
房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代表着你在这个世界上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虽然你最多拥有这块土地的七十年产权,但仍然阻挡我们对它的渴望。特别是在这十几年间,蹭蹭上涨的房价依然没有让人们的购房热情平息下来,很多普通家庭为了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产,不惜掏出全部积蓄,还要背负上数十年的房贷,因为一套房子而产生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人们对房子高涨的热情,除了传统的家庭观念之外,将房子作为投资品以牟利,一样十分普遍。这是因为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这些年间,房价几乎一年一涨,手里有些资产的人,如果将钱买作房产,投资回报率是相当...
-
中国应对重拾“房地产依赖”说不
2018年12月中下旬,伴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在“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的指引下,多地政府开始竞相放松当地楼市政策。12月18日,菏泽成为第一个取消限售的城市。12月19日,广州成为第一个放松楼市政策的一线城市,部分取消商住房销售对象限制。2019年1月1日,媒体称上海、深圳部分银行首套房利率下调,降至95折。各地方政府积极履行城市政府主体责任,虽然放松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尚未出现完全松绑的局面,依然贯彻了“房住不炒”的定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得知当前市场中仍有大量的投资者和分析师,对政策宽...
-
房地产市场并未出现趋势性转向
因短期土地流拍现象增多就作出房地产市场整体转向的判断为时尚早。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必须保持政策定力,不能因市场中的部分杂音、假象、扰动就松懈或完全转向,以致功亏一篑。近一段时间,土地流拍不时见诸报道,一些地方土地流拍率逐渐走高,有人将其解读为房地产市场的转向信号。笔者认为,作出这一判断还为时尚早。近期土地大幅流拍源自多因素的共振。首先是调控政策趋严。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持续发力,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正加快建立。特别是今年7月份...
-
房地产进入“寒冬”了吗
目前,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悲观的舆论蜂拥而来。比如有主流媒体刊发题为《房地产进入“寒冬”了吗》的文章,一改之前官媒对房地产的态度。其认为尽管一些城市“环比下降”和“涨幅回落”并不代表房地产市场进入寒冬,并认为这种声音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站不住脚的。但是,该文章同时也认为,我们既不愿看到房价过快上涨,也不希望房地产市场过于冷清。此文章认为,伴随我国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以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坚实的。 也就是说,尽管该文章并不认为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寒冬,但认为政府是不希望房地产过于...
-
供应多元化应成房地产发展方向
以往,房地产调控更多运用的是行政手段,未来将会更多地综合运用金融、市场等方式来调控房地产价格,要防快涨也要防快跌。房地产价格过快升高或降低,对于经济发展和百姓利益都是有害的。城市发展必然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向上的推力,要在控制房价和城市发展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就必须回到住房的根本属性,即居住属性上来。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产品供应多元化,对于住房消费升级市场,应尽可能地交给市场调控,少用行政手段干预。...
-
客观看待“居民财富被房地产掏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与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联合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8-2019)》,其中认为,目前居民财富基本上被房地产“掏空”,部分中产人群和中下收入人群被房地产“套牢”。 此前,已经有多份研究报告认为,房产在中国居民财富中占有较高比例。如去年5月经济日报社和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7)》显示,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占比为65.99%,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这一比例分别为68.68%和55.08%。现在,《中国宏观经济...
-
北京房地产抵押贷风云再起 “二抵贷”重出江湖
自2018年初北京银监局要求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审慎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适当降低房地产押品的抵押率,控制好总体杠杆率,严控个人消费贷款等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后,经过近一年的降温,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再次出现回暖趋势。临近年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在支持实体经济和抵押贷款质量较好的双重动力下,目前个人住房抵押经营贷款在审核、放款等方面都有所放松,多家银行出现利率下行等情况,但住房抵押消费贷款依旧被严控。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住房二次抵押贷款在2017年下半年监管趋严后,沉寂多时,部分银行即暂停了个人住房...
-
专家热议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税要慎重出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日讯 2018年12月29日,中国住房支付能力指数暨纪念住房制度改革20周年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20年的发展以及未来的住房制度改革展开讨论。提到房地产税,有专家指出,房地产税要慎重出台,避免对房地产行业造成较大冲击。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况伟大发布了《中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研究报告(1998-2016)》(以下简称“报告”)。况伟大在报告中指出,对于中低收入者而言,当住房支出收入比高于0.5时,无论负担不起还是严重支付困难...











